哀牢山夏令营:很多的第一次……
2015年8月9日到15日,带着安迪一起飞到昆明,参加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办的“徒步哀牢山,寻找长臂猿”的亲子营活动。当时吸引我报名的是:这是个环保机构组织的,这是一次深入与大自然接触的夏令营,这是有机会跟随真正的护林员在真正的巡护山路上行走的,这是有机会能聆听到接触到国家一级极危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的,这是一次需要露营自己负重的,这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旅行的。
凭着一股冲动和无知者无畏的精神,还有先生的支持就发送报名表格了。随着日期的临近,各种装备借的借,买的买,心情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了,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够带着孩子顺利参加完全程,其中有三天的露营生活,为了环保最大限度减少对森林的破坏,这三天我们不能洗澡洗头,还有连续的徒步穿越体力上是否可以坚持住。如同家长们说的,有点期待,有点害怕。你看很多时候开始前是美好的憧憬,结束后是美好的回忆,至于那中间过程的酸甜苦辣真是只有参加过的才能感受到。
我们的营地在马帮博物馆——从无到有,最后还要重新回归到无。这也是盖娅学校倡导的“无痕山林”的原则。
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需要这样背负行李徒步到我们的营地。
每餐饭前先一起感恩,“长者先,幼者后”,所有长者打完饭菜后才可以轮到孩子们。
在这样的天空下就餐是否特别的美味。
在这样的水边入眠,有人会睡不着,而有人睡得格外香甜。而无论如何第二天早晨大家都精神抖擞地去爬山了。
要是你也能在这样有着充足水分的森林里,你可以试试找棵不要太大的树,贴上耳朵听听,你能听到树的心跳声吗?
回来后每每和朋友说分享这次的夏令营活动,很多朋友第一反应是:这还不危险呀!胆子太大了,太能折腾了。虽然在营会后想起夜行山路,想起暴雨中行走,想起原始森林的穿越,还有露营中的种种,的确是有危险的存在。但是我一直想带给孩子的是,害怕是我们人类的本能,害怕并不是一种不好的情绪。因为害怕,所以我们才会做更好的预备,因为害怕,我们每次的行动前引导员们才会这样一一检查鞋子,背包,头灯这些装备。因为害怕,我们才是去探险,而不是去冒险。
而”长者先,幼者后“这个次序在我家常常颠倒了,所以一直在努力的扭转回正确的权柄次序,但是收效甚微。营会中就这样简单的分餐次序,让我一下子通了,若不是在生活点滴中建立这样的规则,若我们嘴上说,但是日常最普通的行为上依然以孩子为先,那么这些改变根本没有办法看见。
这次的营会另外一个得着是橙子最后对家长们的建议,看看下面这照片,这段山路很泥泞,又是个上下坡,所以我特别小心翼翼的牵着香蕉的手。还有每次感觉孩子可能有困难的地方,我都是叫住孩子,先自己过去,然后再牵孩子过去。橙子说,我们的爱,太多了。即使他们安排打乱家庭组合,但是我们面对别人家的孩子,那个爱依旧泛滥。大部分的山路对孩子都可以靠自己过去的,即使跌倒了也不会真正摔到什么,但是我们因为爱,不愿意真正的放手,反而失去了让孩子锻炼的机会。回头看照片,特别是最后5小时徒步登顶的过程,真是这样不断的主动去帮助香蕉和小白兔。而夜行的那段山路,分队里是金刚鹦鹉,百合和河流三个小朋友,特别是金刚鹦鹉,一个小女孩,她当时根本看都不看我伸向她的手,全程都是自己独立走下来的。而那时是亚洲象带着小猪,他说自己看着小猪一路摔,摔出8跤的夏令营新记录,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帮他,不让他摔跤,心里也是特着急。其实,我倒是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在身边,让小猪有这样一路摔跤的经历。
重新回归生活后,冬青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段文字,作为活动的组织者,更关心的,是大家离开这里后,是否依然感觉到和这里的连接,不仅仅是精神上的,更是日常生活中的。大家是否能意识到,自己平时的生活,即使离这里很遥远,会对这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自己的生活态度,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会对这里以及整个环境的未来产生怎么样的助力?
(本文作者柳树,参加2015年哀牢山夏令营之后写了这篇后记,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她的博客查看。)
赶快扫码报名吧~
更多哀牢山相关文章请查看:
盖娅夏令营火热招募中~
通过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、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、促进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、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